email:
skjeng@ew.ee.ntu.edu.tw
Office:
電機二館545室
電話:
(02)33663655
傳真:
(02)23683824
碩士班新生及欲修專題研究之大學部同學,
請email
安排時間討論,
勿直接前來
欲了解敝人指導學生細節,
請下載指導計畫(碩士班,
大學部專題研究,
博士班 )
參考
歷年碩士班學生來源:
1. 電機研究所計算機組一般生及在職生, 每年1名,
有時可以2名
2. 電信研究所通信組一般生及在職生, 每年1名
3. 電信研究所電波組一般生及在職生, 每年1~2名
4. 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一般生及在職生, 目前為止尚沒有名額限制
5. 電機電信電子產業碩士專班, 目前為止尚沒有名額限制
6. 由其他教授處轉來的學生
一流的老師提供良好建議而非獨斷主張, 並抱著學生能夠自我教育的期望來啟迪學生
---英國作家Edward
Bulwer-Lytton
Blaine Lee著,
譚家瑜譯, 與影響力有約
日本教
照字意是「引出」之意。世間一切學問,俱是我腦中所固有,教師不過「引之使出」而已。並不是
拿一種學問來,按入學生腦筋內。‧‧‧」
---
李宗吾,厚黑學,第二部
厚黑叢話
“我們鍛鍊的不是技術(skill),
而是思考能力,
思考習慣,”
研發部協理沈振來說.
“只有知其所以然,
才能更透徹,
技術的大浪無論怎麼打來,
都可以站在大浪之前,“施崇棠說.
施崇棠卻淡淡的說,
沒有什麼事是“成敗在此一舉”的,
路是漸漸寬的,
挑戰也只是路途中的一個過程.
如果以更深,
更遠的視野觀現在,
眼下的痛苦是否值得?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今年夏天與另一管理學者聖吉展開的一場對話中, 談到了變革時代的領導:
“變革時,最重要的是維持基本價值.
雖然面對不同的市場, 但基本的信念還是一樣的.
互信就是這樣
建立的. 在互信的基礎上,
組織可以快速改變, 而不會令人不安.”
“在這個變化多得讓人目瞪口呆的世界, 如果要找出一種最關鍵的成功特質,
那就是韌性(resilience),”
管理名師哈默爾(Gary Hamel)指出.
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 能夠迅速適應新狀況的能力,
就是韌性. 韌
性讓人安度難關, 而且愈改變,
愈強壯.
---
官振萱,
“施崇棠篤練
’基本功’
” , 天下雜誌,
2001年12月
在曹永和的書房,
從五花八門的書中,
也可以看出他的讀書觀:
勤讀與博讀,
他讀人文的書,
也讀科學的
書,
而且讀各種語言的書,
以免在研究時眼光過於狹隘.
他說:”找方向時要視野寬廣,
確定方向後要深入
細膩.”
--
曹銘宗,
“曹永和患了老人書呆症”,
聯合報,
進行中研究計劃
工程師受訓時,
施崇棠最常對大家說,
“回去把電磁學再念二,
三十遍,
”念到不只know
how, 還要
know why.
--- 官振萱,
“ 施崇棠篤練’基本功’
”, 天下雜誌, 2001年12月
·
黃威翔(電波組碩二):
·
石淳尹(電波組碩二):
·
曾昶宇(電波組碩二):
·
周康泰(電波組碩二):
·
王紹偉(電波組碩一):
JCMG (Jeng’s Computer Music Group)
電腦音樂研究小組
(電腦音樂實驗室)
利用電腦進行音樂之感知(
Perception ),
演奏(
Performance ),
搜尋(
Retrieval ),
及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
·
亞聖(網媒所碩三外籍生):
電腦作曲
·
呂仲理(通訊組碩二):
·
徐兆良(計算機組碩二):
·
陳彥廷(網媒所碩二):
·
喻俊嘉(網媒所碩二):
·
林致諺(網媒所碩二):
·
謝承軒(電波組碩一):
·
蕭力維(計算機組碩一):
JAMG (Jeng’s Agents and Multimedia Group)
代理人程式與多媒體研究小組
探討大腦感知系統機制,進而發展智慧型多媒體訊號處理系統
近年曾參與之研究計劃
計劃名稱 |
擔任工作 |
起訖年月 |
補助單位 |
二維複雜物體之散射 |
主持 |
1991.8
– 1992.7 |
國科會 |
二維複雜物體散射之遞迴演算法 |
主持 |
1992.8
– 1993.7 |
國科會 |
時域彈跳射線方法之研究 |
主持 |
1993.8
– 1994.7 |
國科會 |
複材之高頻電磁散射 |
主持 |
1993.8
– 1994.7 |
國科會 |
複材之高頻電磁散射(II) |
主持 |
1994.8
– 1995.7 |
國科會 |
台灣地區TV-band (VHF/UHF)之電波傳播模式
(I) |
協同研究 |
1994.7
– 1995.7 |
中華電信
電信研究所 |
室內無線通信電波頻道量測系統及傳播模式的建立與數據分析—子計畫二:室內無線通信電波傳播模式的建立(1/3) |
主持 |
1994.8
– 1995.7 |
國科會 |
室內無線通信電波頻道量測系統及傳播模式的建立與數據分析—子計畫二:室內無線通信電波傳播模式的建立(2/3) |
主持 |
1995.8
– 1996.7 |
國科會 |
微細胞行動通信細胞設計規劃電腦軟體之研發(第二子計畫):
微細胞行動通信細胞內電波傳播模式之建立(I) |
主持 |
1995.2
– 1996.2 |
中華電信
電信研究所 |
室內無線通信電波頻道量測系統及傳播模式的建立與數據分析—子計畫二:室內無線通信電波傳播模式的建立(3/3) |
主持 |
1996.8
– 1997.7 |
國科會 |
微細胞行動通信細胞設計規劃電腦軟體之研發(第二子計畫):
微細胞行動通信細胞內電波傳播模式之建立(II) |
主持 |
1996.7
– 1997.6 |
中華電信
電信研究所 |
台灣地區TV-band (VHF/UHF)之電波傳播模式
(II) |
協同研究 |
1995.7
– 1996.7 |
中華電信
電信研究所 |
多層旋光性介值的電磁波傳播效應 |
主持 |
1996.8
– 1997.7 |
國科會 |
台灣地區TV-band (VHF/UHF)之電波傳播模式
(III) |
協同研究 |
1997.1
– 1997.12 |
中華電信
電信研究所 |
無線通信通道特性的模擬、量測與分析子計劃二:無線通訊通道特性之模擬 |
主持 |
1997.8
– 1998.7 |
國科會 |
3D音響研究-頭部有關轉移函數及室內聲波傳播特性之模擬
|
主持 |
1997.8
– 1998.7 |
國科會 |
二維頭部有關轉移函數及2.5維室內聲波傳播特性之模擬計算 |
主持 |
1998.8
– 1999.7 |
國科會 |
虛擬室內環境三度空間音響之研究與實現 |
主持 |
1999.8
– 2000.7 |
國科會 |
應用於傳輸線暫態分析的尺域方法及應用於印刷電路板由地反彈雜訊問題之線方法研究 |
主持 |
2000.8 – 2001.7 |
國科會 |
eHome:
電子家庭雛型之設計與實作(1/3)
–
子計劃四:
資訊家電網路之微伺服器及智慧型代理人軟體之設計與實作 |
主持 |
2000.8 – 2001.7 |
國科會 |
VHF/UHF 電波傳播模式之研究與實現 |
主持 |
2001.5 – 2001.12 |
中山科學院 |
階梯近似之尺域方法及多層次次網格時域有限差分法研究 |
主持 |
2001.8 – 2002.7 |
國科會 |
eHome:
電子家庭雛型之設計與實作(2/3)
–
子計劃四:
資訊家電網路之微伺服器及智慧型代理人軟體之設計與實作 |
主持 |
2001.8 – 2002.7 |
國科會 |
大型軟體系統開發管理 |
主持 |
2002.1 – 2002.12 |
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 |
時域階梯近似與離散時域電磁理論研究 |
主持 |
2002.8 – 2003.9 |
國科會 |
eHome:
電子家庭雛型之設計與實作(3/3)
–
子計劃四:
資訊家電網路之微伺服器及智慧型代理人軟體之設計與實作 |
主持 |
2002.8 – 2003.9 |
國科會 |
音訊技術研究 |
主持 |
2002.9 – 2003.8 |
凌陽科技 |
超寬頻通訊之全向場型小天線設計 |
主持 |
2003.8 – 2004.7 |
國科會 |
追求卓越:前瞻性電信科技發展計劃(B)
–
第三分項:智慧型訊號處理及多媒體資訊環境 |
協同研究 |
2000.3 – 2004.3 |
教育部 |
音訊技術研究(II) |
共同主持 |
2003.9 – 2004.8 |
凌陽科技 |
漸變開槽饋入式超寬頻天線之小型化設計與分析 |
主持 |
2004.8 – 2005.7 |
國科會 |
FM
樂音合成器之最佳參數設計 |
主持 |
2004.10 – 2005.9 |
凌陽科技 |
超寬頻通訊系統前端射頻電路主要元件之設計與分析 |
主持 |
2005.8 – 2006.7 |
國科會 |
應用於多種無線通訊系統之寬頻天線陣列 |
主持 |
2006.8-2007.7 |
國科會 |
MIMO 系統與RFID
天線研發計畫 |
主持 |
2006.9-2007.8 |
華碩電腦 |
國科會卓越延續計劃
–多媒體生活環境的數位內容科學 --子計畫二:多模式內容之組織 |
協同研究 |
2005.4-2008.3 |
國科會 |
Smart MIMO系統與Wireless
Sensor Network
天線研發計畫 |
主持 |
2007.9 – 2008.8 |
華碩電腦 |